# 創業失敗後我才懂:眼界決定天花板,我為什麼每天追蹤全球AI資訊
我還記得創業失敗那段時間的感受。不是因為產品不好、不是因為技術不行,而是坐在台灣辦公室裡,我們一直在和自己玩。後來才明白,我們根本不知道世界在幹什麼。
那次失敗其實給了我一個很狠的一巴掌。當時我在想,為什麼同樣的想法,美國已經有人做出來了?為什麼我們總是慢半拍?答案很簡單:因為我們的眼界卡在台灣。市場小、資訊晚、決策也慢。當全球創業者都在衝的時候,我們還在看去年的新聞。
▋ 出國工作改變了我的視角
後來我出國工作了一段時間。這段經歷改變了我對「資訊」的理解。我才發現,其實我們缺的根本不是聰明才智,缺的就是「第一線的資訊」。差一天拿到資訊和晚兩個禮拜拿到資訊,在創業的世界裡可能就是生死之差。
在國外的日子,我開始習慣每天刷Twitter、看最新的Hacker News、追蹤業界的關鍵人物。那時候我才真正體會到,資訊戰其實就在發生——那些走在前面的人,就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早知道一些東西。而我之前根本沒意識到這一點。
▋ 決定做一個「資訊轉運站」
所以才有了現在的頻道。與其每個人都像我一樣累死累活地四處尋找資訊,不如我來幫大家把全球最前沿的東西篩一遍、整理一遍、傳下去。
這個頻道的邏輯很簡單:Twitter上每天都有最新的AI趨勢和產業動態,我會盯著;YouTube上那些國際大咖的最新教學和案例分享,我會挑出精華給你們;然後加上我自己這些年試過的AI工具經驗和踩過的坑。這樣一來,大家就不用像我當年那樣,花一年時間才明白的東西,你們可能三個月就吸收到了。
說白了,我就是在幫大家「減少資訊的獲取成本」。
▋ 為什麼要這樣做
老實說,這也是為了我自己。AI相關的資訊實在太爆炸了。每天新工具、新模型、新應用層出不窮,你根本追不完。如果沒有一個系統的方式去篩選和整理,最後的結果就是淹沒在資訊海裡,什麼都看但什麼都沒記住。
所以我一直在試著建造一套流程——不是要我花更多時間,反而是要用更聰明的方式,確保吸收到的都是真正有價值的資訊。這套流程對我有用,對你們應該也有用。
我希望創業的人、想跟上時代的人,都可以在這邊每天吸收到最新、最豐富、最實用的東西。不是為了看起來很厲害,而是真的能用上。
▋ 不止於資訊,還有更多可能
但坦白講,光分享資訊還不夠。資訊終究只是資訊,真正的價值在於做點什麼。所以這個頻道的另一層目的,是我想和大家一起,基於這些資訊去開發真正有用的SaaS服務。
我不是想開一個資訊聚合網站就完了。我想的是,當我們都吸收到同一套資訊、看到同樣的機會之後,我們能不能一起把想法變成產品?那才是真正的價值。
所以我們現在做的,只是第一步。未來可能會看到一些新的工具、新的服務從這裡誕生。
▋ 邀請你們一起參與
如果你有什麼建議,或者有想看到的資訊方向,真的很歡迎說出來。我不是想一個人決定頻道的走向,這應該是大家一起共同創造的東西。
也許你想看更多的案例分享?也許你想深入某個特定的AI領域?也許你根本有更好的想法?都歡迎。我們可以一起在這邊成長,一起發現機會,甚至一起把機會變成生意。
這不只是一個資訊頻道,更像是一個面向全球、但根植於台灣的創業者社群。我們一起看世界,然後一起做點什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