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八十萬粉絲的代價是失去自己:我如何拒絕YouTube的魔鬼交易
我最近想了很久一個問題。如果有人告訴你,只要你改變自己,你就可以擁有幾十萬的粉絲和穩定的收入,但代價是把接下來的每一天都用來製作你不想做的內容——你會簽這個合約嗎?
我聽說有個頻道主,經營了一個擁有八十幾萬粉絲的頻道。老實說,很多人聽到這個數字會先羨慕。但他卻在某一天毅然決然地決定放棄它。不是因為沒有觀眾,而是因為觀眾要他做的事,和他真正想做的事完全相反。演算法喜歡他拍的某些題材,但那些是他最討厭拍的。他想拍的內容呢?流量一般般。在這樣的煎熬裡,他的身心靈一點一點崩潰,直到他決定停止更新。
▋ 我也在同樣的十字路口站過
我之前有段時間,每週都按時發影片。那時候我慢慢發現了一個模式——流量喜歡我拍的 Cloud Code 相關主題。但這就是問題啊。我本來每週的工作不是只有做這個東西。我在做很多不同的東西,但觀眾似乎只想看那一種。
一開始我試著迎合。每週硬擠出時間來拍這類內容,一邊做著我真正在做的工作,一邊為了維持這個頻道的「人設」而活著。慢慢地,拍影片變成了一種義務,而不是分享。我開始在上傳前就感到疲憊,甚至在發布後才是最累的。不是因為工作量大,而是因為一種莫名的虛無感。
那時我才意識到,我在做一筆交易——用我的創意自由和精神狀態,去換一些數字。這些數字會讓我在社群媒體的某個排行榜上向上爬升幾格,但換來的是每天都在做自己不太想做的事。
▋ 那個轉捩點
有一天我終於決定停止這個遊戲。我做了一件在創作者圈可能有點瘋狂的事——我告訴所有付費訂閱的粉絲,之後我可能不會定期更新,也請他們不用再付費。
我記得按下發布鍵時的感覺很奇怪。是鬆一口氣,也有點罪惡感。罪惡感來自於,我覺得自己在「背棄」這些支持我的人。但同時,我知道繼續騙他們(其實也是騙自己)說我會定期更新,那才是真正的背棄。
做出這個決定以後,很多東西才漸漸回到原位。我找回了生活的節奏。不再是為了演算法而活著,而是有時間去做我真正在乎的事。失去的是某種規律性和可能的收入,但得到的是——我自己。
▋ 那個叫做「魔鬼的交易」的東西
我現在理解為什麼有人會放棄八十萬粉絲。因為粉絲的數字和這份工作能否讓你活得像自己,有時候是成反比的。你可能會問,那為什麼還有人接受這個交易呢?老實說,我不怪他們。在現實生活裡,有時候你需要這份收入、需要這份認可。算法本身不是壞的,它也幫助過很多創作者找到真正喜歡他們內容的人。
但問題是,如果你發現自己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創意,去迎合一個永遠在變化的系統,那就值得停下來問問:我到底在優化什麼?是在優化我想要的人生,還是在優化某個平台上的排名?
現在我偶爾還是會做一些我感興趣的題材。我也介紹外國頻道主的作品,藉由他們的視角來分享我認為重要的東西。但節奏是我自己定的,而不是被演算法推著跑。沒有定期更新表,沒有「為了漲粉絲」而拍的內容。
▋ 如果是你,你會簽嗎?
回到最開始的問題。如果有人給你這筆交易,我想你需要誠實地問自己:五年以後,你更在乎的是曾經擁有過幾十萬粉絲,還是今天睡前能想起,這一週你做的東西是自己真正想做的?
沒有絕對的答案。但我知道的是,經過那段被演算法綁架的日子以後,我不太想再簽這份合約了。哪怕代價是慢一點、少一點。至少我不會在晚上躺在床上,對著天花板想著「我在幹嘛」。
也許有一天我會又開始定期更新。但如果我這麼做,那也會是因為我想要,而不是被迫。這個差別,比粉絲數字多多少,重要得多。